跨界对话:语言学与声乐艺术碰撞出新火花

作者:2025/09/12 12:01

9月12日上午,山东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语言科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刘文做客南京晓庄学院,必博手机网页版209室为声乐教师作题为“语言与音乐共演化视角下的歌唱声学研究”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刘文副教授指出,声乐作为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声机制与言语声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独特的声学研究价值。艺术发声近年来逐渐成为嗓音研究的热点,其研究内容涉及呼吸、声源、共振峰调谐与歌手共振峰等多个方面。刘文副教授回顾了以Sundberg为代表的国际学者基于声源-滤波器理论对西方唱法的相关研究,指出学界尚缺少对“中国化”的美声唱法和“洋为中用”的民族唱法的系统研究,以此引出本次讲座的核心议题——“民族和美声唱法元音的声学研究”。同时,刘文副教授强调,该研究旨在通过提取基频、音强、共振峰、长时平均谱等多维参数,揭示两种唱法在元音和歌曲发声上的区别与联系,构建一个更完整的发声与调音分析体系。

刘文副教授对研究的实验设计进行了讲解,其研究团队选取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民族与美声唱法的优秀学生作为被试,以元音/a/、/i/、/u/为材料,通过常规发声、自定音高、给定音高及正常说话四种录音方式对声音样本进行系统采集,提取基频、声压级、共振峰等参数展开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演唱元音时,在音强和每倍频程声压级的增量方面,美声唱法整体上大于民族唱法,音高与音强呈正相关。相对于男性,女性歌唱声的共振峰结构与言语声相比,元音音质偏离较大。此外,在基频与共振峰的关系上,第一共振峰随基频的升高而升高,其中女性在元音/a/的换声区方面体现了民族与美声唱法的区别。而在音强与共振峰上,长时平均谱分析显示,男性发音人(男高音、男中音)在元音演唱时均存在歌手共振峰,而女性发音人(女高音)则无歌手共振峰。

之后,刘文副教授基于以上结果进一步指出,该研究通过揭示民族与美声两种唱法的不同声学特点,充实了艺术发声理论。而在实践意义方面,研究发现除生理上的检查外,长时平均频谱的中心频率这一声学技术指标对声部的鉴定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指导歌手找到合适的声部和唱法,从而进行更加科学的发声训练。

讲座的最后,与会教师就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声学特质、艺术发声研究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跨学科合作可能性等问题与刘文副教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项研究不仅在理论层面深化了对声乐发声机制的理解,也在实践层面为声乐训练与演唱技巧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场交流气氛十分活跃。

本次讲座是必博手机网页版推进新文科建设、促进艺术与科学交叉融合的重要学术活动之一,也为未来声乐教学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合作方向。

 

撰稿:樊凤龙

初审:孙晓元

二审:吴晓勇

                                                               终审:邓



版权所有 © 必博手机网页版 - 必博官方登录入口
方山校区: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 邮编:211171